关闭

药材网

当前位置: 药材网 > 行业报告

后疫情时代中医药在公共卫生体系中的角色定位与能力建设报告

作者:小编 时间:2025-10-04 21:44:57 浏览:

报告摘要: 本报告基于“长新冠”防治、新发突发传染病应对及慢性病“医防融合”的实践,系统阐述了后疫情时代中医药在公共卫生体系中的新角色,并提出了加强其服务能力的建设性路径。

一、角色定位的深化与拓展

  1. 从“配角”到“并重”的平战结合防疫角色: 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,中医药应被纳入应急响应体系,建立中西医协同的疫病防治机制,确保中医药能第一时间介入,在轻症/普通型治疗、康复期调理中发挥主导作用,在重症救治中发挥协同作用。

  2. 从“治疗”到“防、治、康、管”全周期的健康管理角色: 利用“治未病”理念,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,广泛开展中医体质辨识,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方案,实现对慢性病和亚健康状态的早期管理。

  3. “长新冠”综合征康复的核心力量: 针对“长新冠”表现的复杂性、多样性,中医药的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显示出独特优势,应建立标准化的评估与干预路径,并将其纳入康复保障体系。

二、能力建设的核心路径

  1. 完善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: 加快《中医药法》配套细则的落地,明确中医药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权利、责任和支付保障。制定发布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和技术标准。

  2. 强化人才队伍与机构建设: 在疾控机构中设立中医药部门,培养一批既懂公共卫生又精通中医药的复合型人才。加强综合医院中医科和基层中医馆的服务能力。

  3. 加强科研投入与证据转化: 设立专项资金,支持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、慢性病的循证医学研究。建立成果快速转化通道,将有效的经验方、技术方法及时转化为临床指南和公共卫生政策。

  4. 构建中医药公共卫生信息平台: 将中医药服务信息纳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,利用大数据分析中医药在区域性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的效果,为决策提供支持。

结论: 将中医药全面、深度地融入公共卫生体系,不仅是发挥其独特健康价值的历史机遇,更是构建具有韧性、以人为本的中国式现代化公共卫生体系的必然要求。


标签:

推荐文章